谁和Mary Robinson (poet)约会过?

Mary Robinson (poet)

Mary Robinson (poet)

Mary Robinson (née Darby; 27 November 1757 – 26 December 1800) was an English actress, poet, dramatist, novelist and celebrity figure. She lived in England, in the cities of Bristol and London; she also lived in France and Germany for a time. She enjoyed poetry from the age of seven and started working, first as a teacher and then as an actress, from the age of 14. She wrote many plays, poems and novels. She was a celebrity, gossiped about in newspapers, famous for her acting and writing. During her lifetime she was known as "the English Sappho". She earned her nickname "Perdita" for her role as Perdita (heroine of Shakespeare's The Winter's Tale) in 1779, and was the first public mistress of King George IV while he was still Prince of Wales.

阅读全文...
 

George IV of the United Kingdom

George IV of the United Kingdom

喬治四世(英語:George IV,1762年8月12日—1830年6月26日),全名乔治·奥古斯都·弗雷德里克(英語:George Augustus Frederick),1762年至1820年擔任威爾士親王,1811起因父王喬治三世患精神病而兼任攝政,1820年1月29日正式繼位為聯合王國國王和漢諾威國王,直至1830年6月26日駕崩。

喬治四世平生沉醉奢華生活,他引領英國攝政時期上流社會的時尚潮流,並熱衷支持新興的休閒、潮流和品味。他曾委任知名建築師約翰·納西在英國海邊旅遊名勝布萊頓興建規模宏大的皇家穹頂宮,又重新裝修白金漢宮、委託傑弗里·威雅維爾爵士重建溫莎城堡等。他對倫敦國家美術館和倫敦英皇學院的籌建也有重要影響。

在家庭方面,喬治不單與父王交惡,與髮妻卡羅琳的婚姻更是如同災難。1820年事先透過國會引入極大反響的《痛苦和刑罰草案》,企圖與卡羅琳離婚,結果不但失敗,還廣受抨擊,1821年加冕時還下令禁制卡羅琳出席大典。

政治上,喬治任攝政後,大部份時間均由利物浦勳爵擔任首相。在喬治甚少過問朝政的情況下,英政府帶領英國於曠日持久的拿破崙戰爭中取得最後勝利,並與各國商定戰後的和平秩序,還試圖應付一系列的社會和經濟動盪。喬治晚年被迫接受與他不和的喬治·坎寧先後出任外相和首相,以及放棄一直以來反對天主教解放的立場。

雖然喬治的風采和品味為他贏得「英格蘭第一紳士」的讚譽,但他與父王和妻子的惡劣關係,以及放縱奢華的生活,使他受到平民百姓的蔑視,王室尊嚴也因而受損,很多納稅人更對他戰時的窮奢極侈感到憤怒。在國家陷入危機的時候,不僅沒有擔當領導國民的重任,生活上也沒有成為國民效法的楷模;不少朝臣也認為喬治四世為人自私、欠缺誠信且不負責任,一生深受弄臣影響。

阅读全文...
 

Mary Robinson (poet)

Mary Robinson (poet)
 

Banastre Tarleton

Banastre Tarleton

陸軍上將伯納斯特·塔爾頓爵士,Bt,GCB(英語:General Sir Banastre Tarleton,1754年8月21日—1833年1月16日),英國陸軍將領及政治家,1775年至1781年期間參與討伐美國獨立戰爭,返國後於1790年至1806年及1807年至1812年兩度擔任下議院利物浦選區議員。

塔爾頓的家族祖居蘭開郡,後來移居利物浦,頗有名望。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他旋即應募跟隨英軍軍官康沃利斯勳爵前往北美洲對抗當地革命軍,期間表現突出而獲英軍倚重,但卻為當地革命份子所痛恨。

後世對塔爾頓的評價不一,不少美國學者指他手段殘忍,其中在1780年的「沃克斯華屠殺」中被指大肆屠殺示意投降的革命軍,因而在後世取得「血腥塔爾頓」(Bloody Tarleton)及「卡羅萊納屠夫」(The Butcher of the Carolinas)等負面稱號;但支持他的人則形容他驍勇善戰,當時不少英國民眾視他為戰爭英雄,使他同時在後世擁有「青龍」(The Green Dragoon)的美譽。隨著英軍在1781年的「約克鎮圍城戰役」戰敗,標誌著美國獨立戰爭的告終,塔爾頓隨大隊投降後,終在1782年1月安全返回英國。

塔爾頓在英國成為了輝格黨的支持者,並在1790年起代表家鄉利物浦出任下議院議員,前後近22年之久,但他在參政後期轉投托利黨。在下院,塔爾頓主張反對與法國開戰,同時反對廢除奴隸貿易,頗受注目。此外,塔爾頓在1787年發行回憶錄講述美國獨立戰爭,書中將英方戰敗原因歸咎於康沃利斯勳爵,兩人因而交惡。塔爾頓退出下院後淡出政壇,在什羅普郡過著平靜的退休生活,晚年分別在1818年及1820年獲英廷冊封從男爵和頒授GCB勳銜,以肯定他的戰績。

阅读全文...
 

Mary Robinson (poet)

Mary Robinson (poet)
 

George Capel-Coningsby, 5th Earl of Essex

George Capel-Coningsby, 5th Earl of Essex
出生于
说明即将添加。
 

Mary Robinson (poet)

Mary Robinson (poet)
 

Charles James Fox

Charles James Fox
出生于
说明即将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