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和黛安·基顿约会过?
Warren Beatty 日期为 黛安·基顿,从 ? 到 ?. 年龄差距为 8 年 9 个月零 6 天.
艾尔·帕西诺 日期为 黛安·基顿,从 ? 到 ?. 年龄差距为 5 年 8 个月零 11 天.
伍迪·艾伦 日期为 黛安·基顿,从 到 . 年龄差距为 10 年 1 个月零 6 天.
黛安·基顿
黛安·基顿(Diane Keaton,1946年1月5日—),美国电影演员、导演和制作人,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基顿从舞台上开始她的演艺生涯,1970年初次登上银幕。她的第一个主要角色是1972年电影《教父1》中的凯·亚当斯。之后她和导演及联合主演伍迪·艾伦一起合作了《呆头鹅》(Play It Again, Sam)、《傻瓜大闹科学城》和《爱与死》(Love and Death),从而确定了她喜剧演员的风格。她的下一部影片《安妮·霍尔》使她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在喜剧获得成功后,基顿决定尝试其它不同类型的角色。她在《赤色分子》和《马文的房间》里的出色表演使她荣获两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出演的高票房的电影还包括《新岳父大人》、《大老婆俱乐部》和《爱是妥协》。她的电影在北美市场总计票房收入达11亿美元。
基顿多才多艺,除了银幕表演以外,她还是摄影师、不动产投资商和歌手。
阅读全文...Warren Beatty
亨利·沃伦·比蒂(英語:Henry Warren Beatty,1937年3月30日—),美国演员、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曾经获得奥斯卡奖和金球奖。2002年,美国电影学会授予比蒂戈登·E·索耶奖。2004年,比蒂获得肯尼迪中心荣誉奖,2007年获得金球奖终身成就奖,2008年获得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
阅读全文...黛安·基顿
艾尔·帕西诺
艾爾弗雷多·詹姆斯·帕西諾(英語:Alfredo James Pacino,1940年4月25日—)或稱藝名艾爾·帕西諾(Al Pacino),美國男演員。帕西諾擁有超過50年的職業生涯,在此期間他獲得了許多讚揚和榮譽,其中包括一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兩項東尼獎、兩項黃金時段艾美獎、一項英國電影學院獎、四項金球獎、美國電影學會的AFI終身成就獎、西席·地密爾獎、國家藝術獎章和甘迺迪中心榮譽獎。他也是少數贏得被稱為表演奖大满贯的奧斯卡獎、艾美獎和東尼獎的表演者之一。
他是一名方法演技演員和在紐約市的HB工作室和演員工作室的前學生,在那裡他受查爾斯·勞頓和李·斯特拉斯伯格教導。帕西諾在《處女的煩惱》(1969年)中首次演出電影,飾演一個小角色,並在《毒海鴛鴦》(1971年)中飾演海洛因上癮的主角而獲得稱讚關注。他曾因出演法蘭斯·哥普拉的《教父》(1972年)飾演突破性的角色麥可·柯里昂而獲得了國際上的讚譽和認可,他得到他的第一個奧斯卡獎提名,並在同樣成功的續集《教父續集》(1974年)和《教父第三集》(1990年)中重演該角色。帕西諾在飾演柯里昂的表演被視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演出之一,之後更是佳作不斷,如《盜火線》,《立體謊言》,《魔鬼代言人》,以及《驚爆內幕》等。
1992年,他因在经典電影《女人香》中的精湛演技,终于獲得第6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在片中扮演性格暴躁,偏激的退休軍官,在一次手榴彈事故中雙目失明,但是他可以靠靈敏的鼻子辨別周圍女人身上的香味,他在受僱照顧他的高中生查理的陪同下,準備去紐約享受最後一次奢華的旅程。
2003年他出演了HBO改編的電視連續短劇《天使在美國》,扮演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麥卡錫主義者羅依·科恩,出色的演技為他帶來了第61屆金球獎和第56屆艾美獎電視連續短劇最佳男主角的殊榮。2007年,帕西諾更奪得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阅读全文...黛安·基顿
伍迪·艾伦
海伍德·“伍迪”·艾倫(英語:Heywood "Woody" Allen,1935年12月1日—),本名艾伦·斯图尔特·柯尼斯堡(英語: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美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喜劇演員、作家、劇作家和音樂家,其职业生涯已逾50年。艾倫獨具風格的電影,範疇橫跨戲劇、脫線性喜劇,讓他成为了美國在世最受尊敬的導演之一。
艾倫也以他飛快的電影拍攝速度與數量繁多的電影作品著名,迄今为止艾伦已执导了四十多部影片。艾倫的電影常包辦編劇、導演,有時甚至自己上陣演出。靈感方面艾倫則汲取自文學、性、哲學、心理學、古希臘、猶太身分、歐洲艺术電影,以及他的出生地與一生的居所:紐約市。
艾伦从1950年代起就开始给电视节目和出版物写短篇笑话。1960年代初他参演了一些滑稽戏。他经常演一些不安的、烦躁的以及带有神经质的角色,并且坚持将这些角色与现实中的自己完全区分开。2004年,喜剧中心将艾伦评为百大滑稽演员(stand-up comics)第四位,一项英国的票选则将艾伦位列最伟大喜剧演员第三位。
到1960年代中期,艾伦开始编导一些闹剧式的喜剧电影(slapstick comedies)。进入70年代,受欧洲艺术电影影响艾伦的影片向更具艺术性与戏剧性的电影风格转变。艾伦通常被认为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时的美国新浪潮电影制片人之一。艾伦经常主演自己的影片,像早年一样,他饰演的角色通常具有悲观、不安和神经质特质。他最出名的影片包括《安妮·霍尔》(1977年)、《曼哈顿》(1979年)、《汉娜姐妹》(1986年)、《午夜巴黎》(2011年)等。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形容艾伦为 「影壇瑰宝」(a treasure of the cinema)。
至今艾伦已获得23项奥斯卡奖提名,并夺得4项奥斯卡奖:三项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及一项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安妮·霍尔》),其三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及16次被提名的记录至今无人能及。同时艾伦已赢得九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作为一名爵士单簧管乐手,艾伦每周都要去曼哈顿一所酒店演奏单簧管。2011年公共电视网(PBS)美国导演大师系列出品的《记录伍迪·艾伦》记录了艾伦作为演员、作家和导演的职业生涯及对美国流行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014年1月,伍迪獲頒金球獎塞西爾·B·德米爾獎(終身成就獎)。
阅读全文...